随稳递

每一条信息,都值得信赖

上海7口之家6人感染上海所有入境人员核酸检测都在这里!他们如何做到又准又快?

在上海口岸疫情防控一线

有6位博士领衔26人的团队

日夜不停地在做一件殊为关键的事:

入境人员核酸检测

自上海对所有入境人员全部开展核酸检测后,上海海关所属上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(上海海关口岸门诊部)整合力量,组建起这样一支队伍。在这里,日均检测样本量近2000份。在这里,每天会有阳性样本发现。这的的确确是一份“一刻不停地与新冠病毒打交道”的工作。

随时都是战时这里“生产”第一手资料

4月28日下午3点,一辆黑色小轿车停在了位于金桥的保健中心办公楼后门,上海海关后勤管理中心送样员小陈娴熟地打开后备箱,取出刚刚采集到的入境人员鼻咽拭子样本。

这些样本被保存在一个小型的冷藏箱内。送样有一条专用通道,从后门进入后,送样员将样本放在一个传送箱内——就像有些酒店会采用的电梯式传菜箱一样,接着这些样本就乘坐“小电梯”到了楼上。身着全套防护装备的收样人员记录好时间后,按照相关要求分样编号,送入实验室。

△全副武装运送样本

△样本通过电梯进行交接

3月9日,上海海关后勤管理中心组织了一支“季布急运队”,做好机场一线检疫人员采集的鼻咽拭子和血液样本的送检任务,收取标本、启程运送、送达交接……他们24小时连轴转,和保健中心接力完成样本输送任务。季布一出,使命必达。

进入实验室检测环节后更加专业,灭活、核酸提取,94个为一批放入专业的仪器进行PCR分析检测。这一过程大约需要4个多小时。阴性及时报告结果,检测为阳性的,还要进行复检。

在收样人员的记录本上可以看到,这批样本是今天的第12批。最早的一批样本在早上5:05分接收,此后每隔一两小时,都有新样本送到。

△白板上列出了重点航班信息

△“干粮”就放在角落

保健中心主任何宇平常待的地方是一间20平米不到的会议室。几张办公桌围成一个会议大方桌,旁边的白板上写着检测要点、当日重点航班信息,墙角则堆放着泡面、饼干等干粮。这是他们的“战时指挥部”。

这个就像7*24小时不间断运转的庞大机器,为上海口岸采取精准防控措施,提供了最迅速的第一手资料。1月28日至4月底,该中心核酸检测数量近60000份。

一定得准!确定一个阳性样本最多用过5种试剂

“对每一个样本,我们只有一次检测机会,必须抓住它。”保健中心副主任田桢干在卫生防疫领域颇具权威,他是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,更亲身参与过2003年SARS、2009年甲流等多项重大疫情防控工作。

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之初,他就给团队开“小会”,强调了这项任务的特殊性:“我们不是针对一个病例做个人诊断,而是大面积的疾病监测,口岸采集好样本送来这机会只有一次,检测结果必须经得起考验。”

△图为实验室走廊

△工作人员接收样本

这张“捕鱼网”怎样编织才更密?在田桢干看来,必须使用多种复合试剂进行检测,将其结果交叉印证。

田桢干说,不同品牌的试剂有着细微的差别,有些试剂特异性比较好,有些试剂则是敏感性和稳定性比较好。例如有些试剂太敏感,就容易产生“假阳性”的检测结果,这就需要用不同厂家的试剂多测几次,以保证结果准确。曾有一份“翘尾巴”的的弱阳性样本,检验员一连用了5种试剂才最终下了结论。

“我们每天的检测样本量在1500份以上,现有8种试剂,可以说对试剂使用情况最有发言权。”他说。

重点航班上的数十例阳性:整个上海都在等这份报告

为了更好地进行精准拦截,海关运用大数据分析确定重点航班,随即对这些航班上人员的核酸检测,免不了要使用多种试剂平行检测。

如4月10日,重点航班抵沪后,上海海关立即开展核酸检测,数十人结果呈阳性。这个消息“炸”懵了检验员们。他们第一时间按照程序进行了复核,没有问题!

回忆起当时的场景,他们记忆犹新,那天整个上海都在等这份报告,直至次日凌晨3点,他们郑重将最终报告报送至联防联控办公室。“一方面有种自信和成就感,另一方面也十分后怕。自信,是我们看了整个检测分析对照,清清楚楚,对结果十分自信;后怕,新冠肺炎的R0(有效传播数)=4,这数十人如果没被我们检测出来,没被联防联控机制拦下来,后果不堪设想!”此后,这数十例阳性陆续得到了卫健委确诊。

必须要快!留学生着急和父母相拥

核酸检测是个技术活,也是个科学活,更是个责任活。实验需要的客观反应时间摆在这儿,口岸需要快速拿到结果的急迫需求也摆在这儿,如何提升效率是实验室检测人员们反复思考的一个问题。

这在对留学生航班的检测上显得极为突出,留学生和家长们都在等着这份“十万火急”的报告。实验时间是一定的,辛苦只能花费在流程优化上。他带领团队改建实验室布局,探索压缩不必要的程序时间。6名博士领衔的4个检测组,共26名检测人员24小时一班轮换,每班4—5个工作段超负荷工作,拉紧了“牛皮筋”,争分夺秒。“最快的一次4个半小时出结果。”何宇平回忆,此前在检测一趟纽约飞来的重点航班时,航班在下午六点半抵沪,半小时后样本即送到实验室,当日23:52发出最后一个报告。“这个时间真是用秒来计算的,为了让父母能够早一秒钟看到孩子,我们甘愿多付出数倍的辛苦。”

不管是几乎无休的工作状态,还是紧张压抑的工作环境,抑或是一次次脱下又穿上的防护服,对于任何一个岗位上的疫情防控人员来讲,中间辛苦已经不必再说。

何宇平和他团队的想法很简单:

疫情防控,责无旁贷!

为了国门安全,根本没有时间叫苦。

能做的就是,多进几次实验室,

哪个试剂更稳定、更敏感,

怎样的环节更优化,

可能要一直摸索到这场疫情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