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喀则11月1日起外地车进京新规定日喀则实施环境监管:为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
着眼于改革环境治理制度,以改进环境保护顶层设计为引领,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需求为导向,以强化环境保护制度刚性和约束力为保障,以目标体系、执行落实、考核追责为统一。在环境治理能力上,日喀则市步伐铿锵。
“改革环境治理制度,就是要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导向,做到源头严防、过程严管、后果严惩。我们实施的全过程环境监管以健全制度为保障,正是这一方面的具体体现。”日喀则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。
严格环境准入,推动环境质量改善从源头做起
源头严防、把牢门槛、严把评价、严格准入、源头治理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,日喀则市着力建立“源头严防”的制度体系。
推进环评审批程序制度化。出台了《日喀则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技术评估工作规程(试行)》,制作了《日喀则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流程图》,编印了《日喀则市环评手续办理指导手册》,进一步规范环评审批程序。
做好环评审批服务。将环境影响登记表由审批制改革为备案制,较好地承接了自治区新下放审批权限,实现了新旧目录的平稳过渡。仅2017年审批环评文件就达513项。
严格环评技术审查。充实完善技术评估专家库,严格实行评估专家组组长负责制。去年审查建设项目环评报告436项,其中22项因不符合环保要求未通过审查,阻断了污染类和生态破坏类项目盲目上马造成的环境风险。同时,认真组织现场踏勘。
配合审查各类规划。依据相关法律法规,对70余件规划提出了环保审查意见和修改完善建议。
清理环评违法违规项目。完成221项环评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和认定备案工作,排查清理了第二批133项环评违法违规项目。
严格过程监管,重点抓好污染防治
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、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、实施三大污染防治行动计划……健全“过程严管”的制度体系,日喀则市正在努力着。
严格排污许可管理。以《排污许可管理办法(试行)》为指导,对市14家重点排污企业核发了排污许可证,规范了企业排污行为。
加强重点污染源监控。重点监控市6家企业,建立“一厂一档”台账,进行“一厂一策”巡查,健全“一厂一案”应急响应,确保重点污染源处于全时安全管控之下。
有效防治大气污染。加强施工场地扬尘污染治理;全面推行机动车排气在线检测,制订了重污染天气机动车限行应急实施方案,淘汰黄标车167台;出台《日喀则市建立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污染燃料区域实施意见》,淘汰燃煤锅炉13台。
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。签订《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》,全市江河断面水环境质量稳居III类以上;强化水污染处理企业日常监管,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提升至74%;加强水源地环境保护和水质监测,组织划定27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,实施250处农村水源点保护工程,水质达标率100%。
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。出台了《日喀则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》,储备土壤污染防治项目2项;强化机动车拆解企业监督管理;妥善收集、转运和处置全市医疗废物;规范管理选矿企业药剂药品,健全出入库台账。
积极治理噪声污染,要求各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达到规范。
后果严惩,严格环境监察执法
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,恢复起来需要付出很大代价。因此,必须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,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,破坏生态环境,必须严惩。
严格环境监察执法,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,加大惩处力度,日喀则市强化责任,让所有人时刻绷紧生态环保这根弦。
加强工业企业环境监察。开展涉矿企业环境保护大检查,排查涉矿企业200余家,查处环境违法企业7家,处罚105万元;立案查处一般企业违法行为5起,处罚43.8万元。
服务做好环保督察工作。配合完成了中央和自治区环保督察工作,办结中央环保督察组转办案件115个,整改自查环境问题305个;严肃追责问责,约谈78人,问责33人;整改违法违规企业99家,依法处罚280多万元。
及时化解信访矛盾。处理环境来信来访21件,查处办结21件,办结率100%。
规范环境执法行为。开办了环境执法证专题培训班,113名干部通过考核取得环境保护行政执法证。
与此同时,日喀则市还坚持保护为先,布局生态监测站点,抓好自治区级生态村和乡镇创建,强化雅鲁藏布江源头和年楚河源头重要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;坚持示范引领,强队伍、分任务、重宣传、建制度,积极创建环保模范城市。
毋庸置疑,全过程环境监管体制,让“天蓝、地绿、水清、气净”的生态珠峰名片更加响亮,让生态环境安全防线更加牢固。